当前时间
  河北省周易研究会网站欢迎您!研究国学文化,服务现代社会!


首页 >> 论文著作 >> 详细信息

《易》,学不可以已(李雪昊)

作者:李雪昊  发布时间:2022-6-20  阅览次数:1546

“学不可以已”,古今中外善治学者无不精此训。高考作文(2022北京卷)素材摘录此句,旨在劝学明理。研习经学,尤其究《易》之本真,学不可以已。吾生有涯,而《易》无涯,唯勤勉而已!      ——题记。
“要想练就绝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难忍受的痛。”尤其是研究易学,探究《周易》的本原,要有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用围棋的术语讲,“本手”是基础,“妙手”是超常发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得“本手”何来“妙手”。研究《周易》能有所建树,首先要打牢基础。不仅要读原文,还要借助历代较为靠谱的注本,更要参看出土本(简帛)。先不说解决易学遗留问题,发表新颖的见解,就易学资料筛选也要下一番功夫。由此可知:易,学不可以已。
就目前的易学研究成果与现状来看,原来很多颇具争议的问题,现已成定论。如周易的本质是啥,爻辞内容有无关联,孔子有没有读过周易,数字卦的研究等,这些问题答案基本是明确的。但周易的作者是谁,《连山》《归藏》与《周易》之间有无关联,先有“易象”还是先有“易数”,卦爻辞因何标点、读断,六十四卦排卦序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周易卦符的起源于何时,基于哪种观点?这些个问题,仍需探讨论证,一时半会没法说清楚、搞不明白。因此说:易,学不可以已。
就目前解易的方法来论,有的偏重象数;有的则偏重天文;有的以史解易,有的攀附自然学科;更有些专门阐释哲理、易哲。以学术影响力论,古有“象数”“易理”两派争鸣,今有“象数易”与“历史易”互不相融。历史易从“古史辨”兴起,李镜池先生的《周易探源》、李大用先生的《周易新探》、何益鑫《〈周易〉卦爻历史叙事研究》算是代表作。以史解易者总结了一套六十四卦与商末周初历史事件对应关系图,加以训诂释义,自有一套自圆其说的说辞。不可否认,《周易》中有历史故事,如“帝乙归妹”“高宗伐鬼方”等,但要说《周易》是一本讲历史书,只能说一厢情愿罢了。不过,读史解易确有可取之处。学者们在探索卦爻与历史事件对应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读象解易之法古已有之,不过今人又结合出土易类文献,做了修补,并不乏新的有价值的论述。读象解易既有继承,也有创新。“继承”是断代(承汉)的继承,创新是依照简帛读本。首先,读象解易的路子争议不大,关键是“取象”“读象”的方法没个标准,遭人诟病。尚秉和先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说什么“承乘”不够“错综”来凑,“错综”不知其然,借用“爻辰”通关。总之,有些解读就是东拉西扯,自娱自乐而已
易理、易哲的发挥,是当今易学爱好者所赏识的一种解易方法。其特色就是训诂加哲理。易理、易哲所延伸的易学文化可以与时代接轨,也迎合了“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搞交叉学科研究、写文章或著述立传,甚至企业管理都与之沾边。脱离象数的易理,是有弊端的。这就是为啥古人为啥常引用《诗》而不阐释《易》理的关键所在。用的好就算了,用不好容易遭吐槽。有些专家热衷的“鸡汤易”,就从易理易哲肆意发挥而来。这一点,多数情况是不可取的。
再说说“天文易”“天文易有两个可取点。一是关乎卦符的源头问题;二是易卦爻辞有天文观象记录。如《乾》“见龙在田”、《丰》“日中见斗”,想要这些爻辞,不借助天文知识,恐难窥见其本义。笔者以为,天文易的说法成立,最多是“易与天文有关联。至于“科学易”,笔者是不看好的。毋庸置疑,《周易》与自然科学有“相通”之处。表现在其共性或相似性,除此之外,没什么好讲的。
总起来,该如何解易,该读哪些易类读本,如何发挥易理、易哲的作用,怎样去融通象数、易理?如何解决历史易与象数易的纷争……如见看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周易》六十四卦作为宇宙的一个象征体系,今本卦序以乾、坤二卦起首,以既济、未济二卦结尾是有大的用意的六十四卦中由未济来收尾,无形中在传达一种理念,即“生生不息之为易”。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完全开放的、永无终止的,世间万物的运行也是无休止的。所以说:《,学不可以已!
(李雪昊:云南中华周易研究会副秘书长,电话15096649645,现居成都市)
 
 


 
版权所有:河北省周易研究会 冀民社证字第0120号
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大街88号振一街商务楼11层
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文献著作,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使用
网络维护:齐战强       冀ICP备110130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