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河北省周易研究会网站欢迎您!研究国学文化,服务现代社会!


首页 >> 论文著作 >> 详细信息

临卦“至于八月有凶”与夏殷周“三正”(毛克颖

作者:毛克颖  发布时间:2023-6-14  阅览次数:1824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临卦为阳息之卦,阳息至二。《序卦》云:“临,大也。”阳大阴小,又“以阳之浸长,其德壮大,可以监临于下,故曰‘临’也。刚既浸长,说而且顺,又以刚居中,有应于外,大得亨通而利正也,故曰‘元亨利贞’也。”(《宋本周易注疏》孔颖达疏,145页,中华书局2018年10月第1版,下同)
“二阳方长于下,阳道向盛之时,圣人豫为之戒曰:阳虽方长,至于八月,则其道消矣,是有凶也。大率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若既衰而后戒,亦无及矣。”(《周易程氏传》84页,中华书局2016年1月第1版,下同)
阳长阴消,阴长阳衰,阴阳消息,循环无穷,天之行也。然而,“至于八月有凶”的“八月”,究竟指的是哪一个月,自汉代以来,诸家之论,纷纷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说法:建未之月,建申之月,建酉之月。其间,还涉及到对夏殷周“三正”的不同解读。下面依次作一分析。
一、建未之月
持这种观点的注家占多数,主要有郑玄、虞翻、何胤、程颐、刘牧、李觏、朱震、朱熹、惠栋等人。
《周易集解》引郑玄、虞翻的论述如下:(135页,中华书局2016年1月第1版,下同)
郑玄曰:“……临卦斗建丑而用事,殷之正月也。当文王之时,纣为无道,故于是卦为殷家著兴衰之戒,以见周改殷正之数。云临自周二月用事,讫其七月,至八月而遁卦受之,此终而复始,王命然也。”
虞翻曰:“与遁旁通,临消于遁,六月卦也,于周为八月。遁弑君父,故‘至于八月有凶。’荀公(指荀爽,笔者注)以兑为八月,兑于周为十月,言八月,失之甚矣。”
《宋本周易注疏》引“何氏(当为何胤,南朝梁处士,笔者注)”的观点如下:
“云‘八月’者,何氏云:‘从建子阳生至建未为八月。’褚氏(当为褚仲都,南朝梁五经博士,笔者注)云‘自建寅至建酉为八月。’”(146页)
程颐说:“八月,谓阳生之八月。阳始生于复,自复至遁,凡八月。自建子至建未也,二阴长而阳消矣,故云消不久也。”(《周易程氏传》84页)
朱熹同意程颐的观点:“八月,谓自复卦一阳之月,至于遁卦二阴之月,阴长阳遁之时也。”但同时,他还列举了不同的说法:“或曰,八月,谓夏正八月,于卦为观,亦临之反对也。”(《周易本义》95页,中华书局2009年11月第1版,下同)朱熹认为,夏正八月的说法,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刘牧、李觏、朱震、惠栋等人的观点与此大同小异,不再赘举。
二、建申之月
持这种观点的,以孔颖达、李鼎祚等为代表。
孔颖达在疏王弼对临卦的注解时说:“以物盛必衰,阴长阳退,临为建丑之月,从建丑至于八月建申之时,三阴既盛,三阳方退,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故‘八月有凶’也。”“此注云‘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宜据否卦之时,故以临卦建丑而至否卦建申为八月也。”(《宋本周易注疏》145页、146页)
李鼎祚:“案:临,十二月卦也。自建丑之月至建申之月,凡历八月,则成否也,否则‘天地不交,万物不通’,是‘至于八月有凶’,斯之谓也。”(《周易集解》136页)
三、建酉之月
持这种观点的,以荀爽、胡一桂、来知德、褚仲都等为代表。
来知德以其“综卦”说解“八月”:“临综观,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故《杂卦》曰:‘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言至建酉,则二阳又在上,阴又逼迫阳矣。至于八月,非临数至观八个月也,言至建酉之月为观,见阴之消不久也,专以综卦言。”(《周易集注》305—306页,中华书局2019年9月第1版)
胡一桂在《周易本义启蒙翼传》一书中说:“以一爻为一月,临二阳长为十二月卦,自三爻数起,正月泰,至上为四月乾,而阳长已极,于是一阴又生于下,为五月姤,六月遁,七月否。至八月观,则四阴长而为八月之卦,亦临之反对也。”(《周易启蒙通释·周易本义启蒙翼传》409页,中华书局2019年8月第1版)
荀爽、褚仲都的说法见上文所引。
以上三种不同的观点,其争论的实质在于:八月,是“凡历八月”,还是作为历法的“八月”——也就是每年从正月开始,依次顺排的第八个月?如果是前者——“凡历八月”,那么,又是从哪个月算起的?子月,丑月?还是寅月?如果是后者,那么,是夏历的八月,殷历的八月,还是周历的八月?
以上引文中,先后出现“殷之正月”“周二月”“于周为八月”“于周为十月”“夏正八月”等语,都涉及到“三正”的问题。关于“三正”,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1月第1版)一书是这样介绍的: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的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建不同,所以又叫做三正。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通常所说的阴历正月)为岁首。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两个月。由于三正的月建不同,四季也就随之而异。
夏殷周三正是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地区所使用的不同的历日制度,我们阅读古籍有必要了解三正的差异,因为先秦古籍所据以纪时的历日制度并不统一。
在战国秦汉之间有所谓的“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说什么“王者始起”要“改正朔”“易服色”等以表示“受命于天”。当然这并不可信。……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此后大约二千年间,除王莽和魏明帝时一度改用殷正,唐武后和肃宗时一度改用周正外,一般都是用的夏正。(见该书54—57页)
了解了“三正”,回过头来再看引文中所说的“殷之正月”,即是夏历的十二月,亦即建丑之月;“周二月”,即是夏历的十二月,建丑之月;“于周为八月”,是夏历的六月,建未之月;“于周为十月”,是夏历的八月,建酉之月;“夏正八月”,即建酉之月。其他未注明夏、殷、周历的月份,一般应当认定为夏历月份。
附带补充一下十二辟卦的知识。十二辟卦是汉代孟喜提出来的概念,又称为十二月卦、十二消息卦。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卦,代表一年中从建子之月(夏历十一月)到建亥之月(夏历十月)的十二个月,而其中刚柔二爻的变化即体现阴阳二气消长的过程。从复至乾,阳爻自下而上逐渐增加,复卦象一阳生,临为二阳生,泰为三阳生,大壮为四阳生,夬为五阳生,乾卦六爻皆阳,表示阳气极盛。此为阳息的过程,同时又是阴消的过程。从姤至坤,阴爻逐渐增长,是阴息阳消的过程。
结合夏殷周三正以及十二辟卦的知识,制作下表,以月建为纲,说明三正之间月份和季节的对应。
月建
十二消息卦
大壮
周历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春)
(夏)
(秋)
(冬)
殷历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冬)
(春)
(夏)
(秋)
(冬)
夏历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冬)
(春)
(夏)
(秋)
(冬)
郑玄、虞翻以“八月”为周历八月,即建未之月。郑玄进而认为,之所以用周历,其中包含了因纣王无道,周文王改殷正朔,“于是卦为殷家著兴衰之戒”。
何胤、程颐、朱熹以“八月”为“凡八月”:从一阳始生的建子之月,到二阴之月的建未之月,共八个月。未月虽然是周历的八月,但何、程、朱取意不在于此,他们用的是夏历。
孔颖达、李鼎祚以“八月”为“凡历八月”:从临卦的建丑之月到否卦的建申之月,共八个月。
荀爽、来知德以“八月”为夏历八月,建酉之月“非临数至观八个月也,言至建酉之月为观。”
褚仲都以“八月”为“八个月”:“自建寅至建酉为八个月”,用的也是夏历。
胡一桂以“八月”为八爻。一爻代表一月,自临卦的三爻数起,至观卦的四爻,共八爻,代表八个月。“至八月观,则四阴长而为八月之卦”,用的也是夏历。
先儒解经释卦,多从卦变的角度展开论说。黄宗羲说:“卦变之说,由泰、否二卦彖辞‘小往大来’‘大往小来’而见之,而夫子《彖传》所以发明卦义者,于是为多,顾易中一大节目也。”(《易学象数论》66页,中华书局2010年10月第1版,下同)京房的八宫卦,荀爽的乾升坤降说,虞翻的旁通说,来知德的错综说,都是讲的卦变。黄宗羲又说:“上经三十卦,反对之为十二卦。下经三十四卦,反对之为十六卦。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不可反对,则反其奇偶以相配,卦之体两相反,爻亦随卦而变。”(《易学象数论》66页)黄宗羲所说的“反对”,就是孔颖达所说的“覆”,来知德所说的“综”,即卦象颠倒;黄宗羲所说的“卦之体两相反,爻亦随卦而变”,就是虞翻所说的“旁通”,孔颖达所说的“变”,来知德所说的“错”,即卦象六爻皆相反。先儒释卦,多拿与该卦或“综”或“错”(亦即“旁通”)的另一卦来解释它,“发明”它。
在上述三种说法中,郑玄、虞翻、程颐、朱熹等人以旁通说(于卦为遁)来释卦,来知德以错综说的“综”(于卦为观)来释卦,于义妥帖,于理当然。而孔颖达则是依据王弼对临卦彖辞的注解来释“八月”。王弼注解临卦彖辞云:“阳转进长,阴道日消;君子日长,小人日忧,大亨以正之义。”“八月阳衰而阴长,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故曰‘有凶’。”(《宋本周易注疏》145页)而“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则是否卦的彖辞。孔颖达据此认为,王弼说的就是否卦,否卦是建申之月的消息卦,“故以临卦建丑而至否卦建申为八月也。”实际上,这并非王弼的本意。王弼在《卦略》一文中,对临、遁二卦有特别的说明:“临:此刚长之卦也。刚胜则柔危矣,柔有其德,乃得免咎。”“遁:小人浸长。难在于内,亨在于外,与临卦相对者也。临刚长,则柔危;遁柔长,故刚遁也。”(《宋本周易注疏》附录二,577页、578页)以遁释临,取意非常明确。孔颖达应该没有看到王弼《卦略》,故出此论。孔颖达之说,相较其他两种说法,不足取明矣。虞翻等以遁释临,与来知德以观释临,虽然各有各的道理,但遁二阴之卦,观四阴之卦,均是阳消之卦,遁卦之六二消临卦之九二,于义为允。临卦彖辞“浸而长”,遁卦彖辞亦是“浸而长”,刘牧说:“今以二卦之爻,既相偶合,又彖辞皆有阴阳浸长之说,则其义不得不然也。”(《关氏易传·易数钩隐图·删定易图》10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关氏易传》)而且观卦“四阴长而二阳消,正为八月之卦,而名卦系辞,更取他义”,(朱熹注观卦,见《周易本义》98页)有鉴于此,笔者更倾向于以遁释临,即建未之月的说法。
最后谈谈程颐的“凡八月”为什么要从子月算起,而不是从临卦消息的丑月算起,难道是为了凑足八月之数吗?且看李觏的论述:“复卦阳生,其势微弱,未足矜也;临卦刚长,强亢之渐,故戒之以遁卦有凶也。推其本而言之,复生为一月,临长为二月,至遁为八月,不亦可乎?”(《关氏易传》165页)“推其本而言之”,把阳息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这应该就是从建子之月算起的本意。
(毛克颖,河南洛阳人,大专文化)
 


 
版权所有:河北省周易研究会 冀民社证字第0120号
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大街88号振一街商务楼11层
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文献著作,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使用
网络维护:齐战强       冀ICP备11013061号-1